中央政府网站 | 贵州省政府网站 | 个人中心| 无障碍| 关怀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动态
凯里龙场镇:突出“五个融合”做活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好文章”
2023-11-02 11:34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龙场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统战聚力,突出“民族团结+五大振兴”融合发展模式,扎实推动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同频共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突出“民族团结+产业振兴”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全面实施规模农业和品牌农业战略,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通过引进企业示范带头引领,在乐榜村实施耐旱粮食作物高粱种植示范点600余亩,以点带面在全镇各村全面铺开实施,带动优质高产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深入推进国储林项目,初步形成了林禽、林畜、林蜂、林药、林菌、林木等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完成老山蓝莓产业项目400亩,乐榜村铜鼓坡套种珍稀树种桢楠树、中药材板蓝根、茯苓等120亩,狗场林下羊肚菌50亩。

  突出“民族团结+人才振兴”融合,激活人才内生动力。注重在各族青年中培养发展党员和干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2023年新发展党员10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8人;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53人,其中少数民族后备力量44人,实现村均储备后备力量达3人以上。通过村(社区)实地走访摸排,充分发掘乡土人才资源,分类建立种养大户、农村能人、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等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吸纳内外人才143人。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需求,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绝活、有本领、懂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激活乡村振兴人才新引擎。

  突出“民族团结+文化振兴”融合,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核心,集聚一批民俗文化展示、农家生活体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等新业态,推进“文旅+民族团结”融合发展。2023年成功举办凯里市第五届百村群众文艺汇演暨龙场镇文艺专场演出、乐榜七月半等“以旅促融”主题系列活动,生动展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民族团结良好精神风貌;在麻塘寨积极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墙、文化长廊,营造浓厚民族团结氛围。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作用,以“一约四会”为亮点,持续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

  突出“民族团结+生态振兴”融合,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让各民族群众在加快生态振兴建设中主动作为,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奏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强音。深入开展山、水、林、田保护会议,大力推进鱼洞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集镇及周边黑臭水体治理、矿山修复、土地整治,农业污染防治等工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动,今年先后开展路域环境卫生整治40余次,村庄生活垃圾治理、乱堆乱放清理等60余次,美化庭院400余个,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提升村庄“颜值”。

  突出“民族团结+组织振兴”融合,推进乡村有效治理。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红色引擎”,充分发挥考核结果运用,提升村支“两委”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强化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选派和管理,着力夯实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与民族团结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持续推进“党支部+寨管委+乡贤理事会”的创新治理之路,在党支部引领、寨管委延伸、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形成“抓党建、促团结、求发展”的强大合力,有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共同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