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网站 | 贵州省政府网站 | 个人中心| 无障碍| 关怀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要闻
黔东南州“四个举措”奋力推动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
2024-05-15 15:37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黔东南州秉承“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优势产业,以“四个举措”奋力推动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

  完善村寨消防设施。基础设施是民族特色村寨的“皮肤”。黔东南州民族特色村寨主要以木质结构房屋为主,加之森林覆盖率极高,特色村寨消防安全隐患较大,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消防设施完善情况受到重点关注。为此,2024年省、州将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消防安全改造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十件民生实事”,省政府确定2024年度支持黔东南州50户以上农村木质连片村寨“水改”“电改”建设改造资金约2.8亿元,力争到2025年全面完成建设改造任务,提升农村消防设施配套,进一步推动黔东南州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保护民族特色建筑。建筑是民族特色村寨的“骨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现代化生活方式有新的追求,将传统的民族风貌民居拆除重建为现代化的砖混房屋,严重破坏了民族特色村寨风貌。黔东南州现有国家级民族特色村寨126个,占全国的7.63%,民族特色村寨均以木质房屋为主,30户以上木质房屋连片村寨2453个,50户以上木质房屋连片村寨1945个。为凸显民族文化元素、贴近需求、美观实用等原则,黔东南州统一编制规划,因地制宜做好保护工作,成立了以民宗、住建、自然资源、消防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严格执行技术审查和依法报批的要求,在民族文化和不同建筑风貌基础上,从构件元素、材料范围等方面总结提炼主要建筑元素,以确保对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利用。

  弘扬民族村寨优秀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特色村寨的“血液”。黔东南州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借助民族传统节日节庆,推出民族节日体验活动,打造形成民族特色文化产品,以文旅赛事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切入点,有效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路子”,实现以“村”为媒,打造文旅融合“新篇章”、绘就了民族团结“新示范”。2024年,黔东南州与贵州民族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以拍摄现代化短视频的方式,通过网络媒体等将黔东南州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文化向外扩大宣传。

  扶持民族特色产业。产业是民族特色村寨的“心脏”。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要充分运用好民族独特的产业资源,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发展思路,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开发等有机结合,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积极发展特色旅游。黔东南州积极将苗绣、蜡染、银饰锻制等传统手工业与现代科技创新深度结合,为传统产业的发展赋予了新动能,在民族资金的支持下,特色产业得到传承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能留住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中的致富能手、文化传播者、技艺传承人,还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实现良性循环。2022年以来,黔东南州特色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丹寨县卡拉银匠村作为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的重点村现已接待研学团队达2000余人次,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达1000余万元,设计制作的36套蜡染服饰以中国非遗专场形式在伦敦国际时装周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