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网站 | 贵州省政府网站 | 个人中心| 无障碍| 关怀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要闻
黔东南州“五举措”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08-04 18:09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主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深入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创建成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进新时代黔东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保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黔东南州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政治考察和巡察等重要内容,将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强化跟踪督促落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健全民族工作法规体系,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范化、常态化和法治化,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法制保障。

  聚焦发展要务,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脱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等工作相融合,坚定不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黔东南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升全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文化引领,构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家园。着力推进国家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建立健全州、县、乡、村四级民族文化保护责任体系,大力开展优秀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着力建设一批美丽县城、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示范点,积极举办一批民族民间节庆活动,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目前,全州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6项78个保护点,以及中国传统村落40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36个。

  强化创新驱动,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载体。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为抓手,探索出富有民族自治地方特色的创建之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持续巩固提升示范州创建成果,将民族团结进步研究会、“六个一批”基地建设等纳入重点改革事项。2019年,该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目前,州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324个,先后荣获州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393个、模范个人表彰1006名。

  维护社会稳定,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稳定环境。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各族群众团结一致,共保稳定。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